新大同网通行证 繁体中文】【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平城资讯 | 魅力大同 | 历史文化 | 优惠打折 | 大同风光 | 个人空间 | 家居 | 房产 | 九龙壁·大杂谈 | 教育 | 大同问问
信息 | 租房买房 | 吃遍大同 | 商家黄页 | 大同旅游 | 图说大同 | 股票证券 | 聚会 | 健康 | 寻医问药 | 特产 | 专题 | 平城社区
当前位置:大同首页 >> 今日大同 >>
2008-11-05 13:00:35  作者:记者 白雪松 通讯员 陶彪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312  文字大小:【】【】【
  •    今年,我市城市道路建设改造力度大、标准高、要求严、变化显著。图为宽敞亮丽的迎宾东路。 郭平摄

    今年,我市城市道路建设改造力度大、标准高、要求严、变化显著。图为宽敞亮丽的迎宾东路。 郭平摄 

  从坑坑洼洼的黄土小路到四通八达的柏油路,从单一的公交线路到遍布市区的公交网,全市道路交通的巨大变化,是改革开放30年大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果的一部分。

    回顾大同道路交通的发展,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从1978年到2007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从1828.9公里增加到10521.1公里;等级公路从1806.9公里增加到8861.2公里;高级、次高级路面从851.2公里增加到7826.6公里;农村公路从61条1110.7公里增加到2088条9356.4公里。

  从1978到2000年底,城市道路长度由154公里增加到600公里,为改革开放初期的2.89倍;道路面积由113万平方米增加到952万平方米,为改革开放初期的7.42倍;路灯由2280盏增加到10612盏,为改革开放初期的3.65倍;公交车由160辆增加到408辆,是改革开放初期的1.55倍。透过数字的变化,我们看到大同城市道路里程、道路面积、道路标准、道路附属设施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民出行环境显著改善。

  进入新世纪,我市城市建设、改造力度不断加大,掀起了新高潮。近几年城市包括乡村道路的建设发展,极大地改善了道路环境,缓减了交通压力,方便了人民群众出行,促进了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近5年,城市道路建设突飞猛进,公路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得大高速、绕城高速公路竣工通车,县际公路改造630公里,市县公路基本实现二级化,“村村通”水泥路1万余公里,农村基本实现村通水泥路,大同机场建成通航,有力地促进了大同的对外开放。

  2001年完成了新建南北路、迎宾东西路及宾西街道路拓宽工程,建设改造总长度为10余公里,改造面积近20万平方米。2002年在道路拓宽工程中,重点建设了操场城东西街、御河南北路、酒厂岗到南环路、医卫街、楼房巷、帅府街及新世纪广场等,道路拓宽工程改造总长度为14公里,面积近40万平方米,总投资上亿元。2003年城市道路建设工程完成了迎宾大道、滨河西路、新开南北路、新胜东西街、雁同东路、民航街、南环路、黄花街、顺城街、司令部街等道路的改造任务,工程建设改造总长度达25公里,总面积75万平方米。2004年道路建设改造工程共涉及同泉路、新胜东西街延伸段、迎宾大道续建工程等道路,工程建设改造长度为18公里,面积近60万平方米,总投资2.6亿元。2005年实施了拥军东西路、滨河西路续建工程、雁同东路延伸段工程、安益街道路改造工程、御河桥罩面及其道路维修工程、泉武街及平康路共计八条城市主次干道及小街小巷的拓宽改造,工程建设改造长度为10公里,面积近20万平方米,总投资近6500万元。2006年~2008年我市先后大规模地改造了御河南北路、大庆路、振华南北街、御河西路、西环路、迎宾东西路、向阳东西街及城市居民棚户区西环路周边道路。据有关部门统计,到目前,我市道路长度611公里,道路面积1225万平方米,比改革开放初期增加9.85倍;拥有公交车618台,比改革开放初期增加3.86倍,线路长度575公里。

  从2003年开始,我市坚持以“扶持农村、反哺农业、回报农民”为出发点,按照“政府主导、分层负责、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工作重心下移,提出了“交通率先发展,让农民群众走上平坦路”的目标,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建设。近五年新改建农村公路1.1万公里,建设里程是过去10年的2.4倍。特别是2007年,全年县乡公路改造工程完成314公里,超年计划5.3个百分点;村通水泥路完成4326公里,是上年的2.2倍,超年计划44个百分点,其中,突破600公里的县有阳高、灵丘、广灵和浑源县,突破400公里的县有天镇和大同县。全市新增通水泥路的村383个,比上年增长155.3个百分点,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旅游路工程完成214公里。煤炭运输公路建设中,孙启庄至吴官屯全线贯通,兴旺庄至燕子山和神泉堡至南村2条公路已具备开工条件。农村公路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被广大农民群众誉为“关注民生、造福民众”的德政工程。

    眺望云中大地,一条条宽敞的大道纵横交错。通过道路之变,大同这座历史名城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同心协力,围绕加快转型发展,实现绿色崛起的奋斗目标,一定会把大同建设得更加美好。

0

顶一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