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史涌涛
阅读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阅读也是人们文化消遣的重要内容,用阅读来调节生活,陶冶性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之于人,如同阳光、空气和水之于人一样重要。
而在记者的印象中,很多大同人似乎并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记者看到,一些市民的家装修得非常豪华精致,但书柜却如同一个装饰物,里面只是用精美的工艺品来填充装点;很多市民舍得在饭桌或娱乐场所一掷千金,但在购书等文化消费上却格外悭吝,不少人直言几年间从未购买过一本书……这些,只是一些表层的现象,决不可能代表全部,为进一步了解大同人的读书生活,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走访。
阅读走向衰微? 在不久,前由国家权威部门进行的一项“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书倾向抽样调查”显示,过去5年来我国国民的阅读率呈总体下降趋势,真正养成阅读习惯的人仅占5%。
在调查走访中,记者看到的“三多三少”现象,更能强烈感受到大同人读书风气的走低。
麻将馆多了,租书点少了。在记者居住的小区附近,几年前有好几家租书点,但不知何时,这样的租书点全部销声匿迹了,小区内及周边却如雨后春笋般生出很多麻将馆,且个个门庭若市。
读书群体中,中老年人多,青少年少。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在市图书馆开馆半年时,大同电视台曾在街头进行过一次随机采访,接连有好几位年轻人都不知道市图书馆在哪里。记者在市内几家书店了解到,除学生群体外,青年人读者群体也是少数派,而且他们对图书的选择倾向也多是网络小说和畅销书等。“每天为生计而奔忙,哪有闲暇去读书?”采访中,一位年轻人这样说。
读书的功利实用性多,知识性少。在市内几大书店采访了解到,在各种图书的销售份额中,教辅类图书及资格证书、公务员考试等实用类图书占有很大比重,一些价格昂贵、装帧豪华的礼品图书、典藏图书也占不小比例,显而易见,此类图书,真正的阅读功能是消减的,而功利功能较强。
阅读发生改变…… 如果真如国家权威调查数据显示,真正养成阅读习惯的人仅占5%,那么,记者在调查走访中发现,在这极少数读书人群中,也有着明显的分野。
在市内各大书店了解到,每年两个图书销售旺季,分别是学校的寒假与暑假,而各家书店负责人都告诉记者,每年教辅类图书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20%左右。在大东街,并排有四五家书店,均是纯教辅类图书销售专店,家家生意不错。显而易见,中小学生是图书消费的主力军,而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成长,不论是教辅书,还是课外读本,都是很舍得投入的。记者在走访之余,不由得有这样的思考:家长们在关注孩子读书学习的同时,是否观照过自己的精神滋养?因为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很多家庭每年并不多的图书消费支出中,很大一块甚至全部是为孩子买书。
走访时,各大书店负责人告诉记者,另一大主流购书群体为企业经理人和公务员以及知识阶层人士。企业经理人多选择管理类图书,公务员及知识阶层人士对图书的品位要求较高,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化偏好,对社科类、经济类、文学类、传记类图书情有独钟。而随着“求医不如求己”观念的深入,养生健康、生活类图书是很多市民的最爱。
调查走访中,记者还发现,如今人们的阅读方式已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也许是社会转型期的浮躁与喧哗,影响了人们的阅读心态,现在的人们更习惯于浅层化阅读和快餐式阅读。记者在书店中看到,许多经典名著被改编成缩写本,有不少中小学生购买,而漫画书也在学生中格外风行。大同三中教师张女士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说:“我不知道这样的阅读能否让学生从书籍中汲取到真正的营养。”而对很多成人来说,浅阅读正成为一种流行,一目十行,不求甚解,了解不重要,知道就可以。而随着图书阅读的下降,互联网阅读直线上升,似乎这样应该对提高全民阅读率颇为有益,但以记者个人的体验,这样的只能称之为浏览的阅读明显具有随意性、跳跃性、碎片化的感觉,无法称之为“阅读”。
阅读需要唤起! 在此次调查走访中,记者也发现了一些可喜的现象。在今年的“世界图书馆日”,市图书馆开展免费办理借书证活动,当天就为蜂拥而至的市民办理了700多个借书证,可见市民对读书的渴望。现在,每天前来市图书馆借阅和阅览图书的达500余人,比过去几年增加了好几倍,目前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也处于中等水平。市新华书店的王经理告诉记者,近年来销售额一直逐年增长,2008年比2007年增长20%,而金融危机对于图书市场却是个利好消息,很多专业人士纷纷购书读书来提升自己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市内某书店,记者看到,台阶上坐满了静心捧读的市民,店员告诉记者,很多市民把这里当成休闲驿站,一待一整天。
社会发展需要文化的支撑,为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基于阅读的学习应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黄庭坚曾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周恩来更是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宣言。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大同的市民,亦应当在读书中,以书香之熏陶成为一个有修为、高素质的公民,与古城典雅的人文气质相得益彰,与城市的和谐发展相携共进。
但阅读是一种个体行为,如何唤起广大市民自觉的读书意识,建立起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需要长期的培养。采访中,市民郑女士的一番话让记者感触很深:“敦促孩子读书,不如家长陪着孩子一起读书。”
虽然这只是个体经验,但对培养城市普遍的“我要读”意识,也很有借鉴意义。要大力弘扬阅读的文化传统,在全社会振兴阅读,必须为市民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社区内应兴建图书室,与网吧争夺青少年,与麻将馆争夺无聊消遣的市民;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展,也应考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