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同网通行证 繁体中文】【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平城资讯 | 魅力大同 | 历史文化 | 优惠打折 | 大同风光 | 个人空间 | 家居 | 房产 | 九龙壁·大杂谈 | 教育 | 大同问问
信息 | 租房买房 | 吃遍大同 | 商家黄页 | 大同旅游 | 图说大同 | 股票证券 | 聚会 | 健康 | 寻医问药 | 特产 | 专题 | 平城社区
当前位置:生活首页 >> 文化体育 >>
2010-04-14 07:14:01  作者:  来源:大同日报假日特刊  浏览次数:189  文字大小:【】【】【

本报记者  冯 桢

 

     三十年辛勤培育,植出一枝全新的艺术奇葩;三十年悉心耕耘,开出一派硕果盈枝的盛景。
它传承了顺口溜、大同方言快板的神韵,吸纳了相声、小品、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养分。说的是咱百姓的喜怒哀乐,道的是大众的酸甜苦辣,褒扬时,津津乐道;针砭处,诙谐幽默。方言土语让人听着有滋有味,乡音乡韵给人感觉真叫亲切。
它是坊间市井中走出来的平民艺术,亦俗亦雅,大俗大雅。它给万千市民带来笑声的同时,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欢乐。它根植大同,火遍三晋,享誉华夏,全国大赛频频拿奖,舞台演绎八面开花。
    它就是中华曲坛的一枝艺术奇葩——大同数来宝。它的创立者就是“云中笑星” 柴京云、柴京海哥俩。
    创立大同数来宝 中华曲坛添新葩
    创立大同数来宝这一曲艺新品种,是柴京云、柴京海哥俩最大的贡献。
    大同原来没有数来宝,只有串话儿和大同方言快板。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侯买客、夏哈巴是较有影响的民间艺人代表。后来的李金又发展了大同方言快板。但总的来说,他们的作品比较平淡,形式比较简单,表演动作不够生动。
    柴京云、柴京海哥俩继承、发展了大同方言快板。还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听到前面三个女人大同话说得津津有味,很是受听,哥俩便听着跟了下去。艺术的种子从此就埋了下来。
    用大同方言说数来宝是偶然间想出来的一个办法。柴京云介绍,还是京海上初中的时候,学校里搞汇演让他和另一个同学演个节目。由于京海那个搭档普通话说得不太好,怎么扳也扳不过来,于是他们灵机一动,干脆写个方言小段试试,没想到歪打正着,这个名叫《怨谁》的作品,一演效果还不错。后来哥俩认真打磨这个作品,一炮打响,荣获大同市1981年文艺汇演一等奖。
《怨谁》是柴氏兄弟第一个像样的大同方言数来宝作品。这一次的创作、表演为大同数来宝的创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此一发不可收。迄今他们已创作、表演了200多个风格各异、脍炙人口的数来宝段子,逐渐确立了这一新曲种的地位。
    2001年3 月,中国曲艺家协会、山西省曲艺家协会、大同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文化局举办柴氏兄弟大同数来宝艺术研讨会,原中国文联副主席刘兰芳、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姜昆、山西省文联原主席温幸及大同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与专家、艺术家近百人参加,会上宣读论文20余篇,充分肯定了大同数来宝这一特有的地方曲艺曲种和艺术形式。这就标志着大同数来宝正式成为拥有400个曲种的中华曲坛的一个新成员。
   “短腿”艺术叫得响 哥俩全国拿大奖
    方言数来宝是个“短腿”艺术,由于语言影响难以走远。创立一个方言曲艺品种已是十分不易,让它扎根群众之中,并让大家喜闻乐见可谓难乎其难,而要把它推向全国更是难上加难。
柴京云、柴京海哥俩却做到了。这是他们的又一大贡献。
    他们创作、表演的数来宝首先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喜爱和追捧。他们每年都有新作品,写一个成一个,演一个火一个,特别是每年春节期间的火暴演出,引来“满街争听数来宝,处处皆闻二柴声”的文化现象。每年的大同春节晚会,柴氏兄弟表演的数来宝都是压轴戏。
    1998到2010年,《柴氏兄弟大同数来宝》磁带及精选套集VCD、精装CD珍藏版套装碟、精选DVD先后火热上市。满市间沸沸扬扬的数来宝之声、鼓掌之声、欢乐之声不绝于耳,如此之热烈、火暴,令人瞠目,全国罕见。2008年9月,柴氏兄弟又与山西舶奥动画制作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大同数来宝系列动漫作品。
    他们的作品、他们的身影走出了雁门关,走出了娘子关,在全国东西南北各大舞台频频露脸,在各类专业大赛中频频获奖。《下岗》参加由晋、冀、鲁、豫四省举办的第八届“山河杯”曲艺大赛获金奖;《家丑外扬》参加由晋、冀、鲁、豫四省举办的第九届“山河杯”曲艺大赛获金奖,并获文化部 “群星奖”曲艺比赛金奖;《酒后失言》参加由晋、冀、鲁、豫四省举办的第十届“ 山河杯 ”曲艺大赛获金奖、创作一等奖、曲艺贡献奖;《望子成龙》在中国中部六省曲艺大赛获金奖;《婆媳之间》参加全国第二届职工曲艺大赛获金奖。《婆媳之间》、《望子成龙》荣获中国曲艺快板艺术精品邀请展演“成就奖”和“曲种创新奖”。2008年10月,他们哥俩创作表演的大同数来宝又荣获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
    他们创作、表演的大同数来宝还多次走上中央电视台《神州大舞台》、《曲苑杂谈》等名牌栏目,在央视首届“欢乐之家”艺术展演中获优胜奖,并在央视首届全国家庭艺术节闭幕式晚会精彩亮相,引起广泛关注。2009年国庆前夕,柴京云、柴京海大同数来宝晋京专场演出轰动北京中曲清音小剧场,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上了一份独特的文化大礼。
    全赖兄弟好才华 舞台表演美佳佳
    大同数来宝舞台上频频露脸,大赛中频频获奖,被誉为“云中三宝”,并在2007年被评选为“大同市十大城市名片”,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大同市家喻户晓的文化品牌。
大同数来宝为啥这么红?这其中自有社会各界“众人捧柴”的原因,更凝聚着柴氏哥俩的心血和智慧。
    选材上,他们善于抓取老百姓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贴近生活,言之有物。在处理“歌颂”与“暴露”的关系上,既不回避矛盾和问题,也不过分夸大渲染;既注重“歌颂”,又不放弃适当地“暴露”,火候、分寸把握得很好。
    技巧上,他们借鉴吸收了相声、小品、快板儿、戏曲、音乐等艺术特长,糅进了自己的创作和表演,不仅改革、创新、发展了大同方言快板,而且对传统数来宝的表现手法和表演艺术手段也有明显的发展,既有快板的辙韵吟诵之美,又有相声、小品的幽默诙谐之风。
    表演上,哥俩才华横溢,配合默契,“说、学、逗、唱”运用自如,“闪、垛、却、叠”恰到好处。京云老成持重、风趣、善良、会铺垫;京海反应灵敏、幽默、大方,包袱抖得满堂开花。他俩一逗一捧,搭配默契,妙语连珠,幽默欢畅,包袱迭起,雅俗共赏,令人百听不厌、百看不倦。
    群文大业注心血 艺术人生驻芳华
    柴京云、柴京海哥俩一个是市总工会副主席,一个是市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都是吹拉弹唱编导演无所不能、无所不通的“艺篓子”。他们不仅是大同数来宝表演艺术家,而且是群众文化活动家,参与策划推出一系列高品位的文化艺术活动。全市职工艺术博览会、晋冀鲁豫四省 “山河杯”曲艺大赛、山西省首届职工文化论坛、中国快板艺术精品展演等等,无不倾注了他们的心血汗水。京海文化传媒公司推出了大同第一个签约歌手曾乙,她最近在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山西赛区总决赛中,荣膺民族唱法一等奖,近期将代表山西参加全国大赛。可以说,柴京云、柴京海哥俩为大同群文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们的成功就在于30多年坚持的精神、坚定的思想、坚守的执著。他们认为,坚持,就是要不断坚持艺术创新,坚持苦练基本功,坚持为群众服务;坚定,就是坚定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坚定“三贴近”的理念;坚守,就是坚守群众文化阵地,守住一片净土,为群众带来欢乐和笑声。
群文大业注心血 ,艺术人生驻芳华。高洁的心志,远阔的胸襟,写出了一种大格局,注定他们的艺术道路越走越宽阔。

0

顶一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