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耿彦波及市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的专家一行,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与冯骥才先生就编辑出版《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之都——大同》画册的有关事宜进行了座谈。座谈中,耿彦波热诚邀请冯骥才出任画册编委会主任和主编,冯骥才先生欣然接受了邀请。
冯骥才系中国文联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冯骥才近年来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在海内外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去年以来,他先后两次到我市考察。考察中,冯骥才很动情地说:“很少有一个城市有这么巨大的文化财富,这是大同的骄傲。”同时,他表示,大同的古代雕塑艺术,无论规模数量,还是艺术特色与价值,在全国堪称无与伦比。冯骥才先生因此提出建议——
打造雕塑艺术之都
一个城市最重要的特色是什么?冯骥才说,一个城市最深刻的特色,在于人们共同的文化心理和文化性格。比如三大城市中,北京是精英文化、上海是商业文化、天津是市井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京的水土一定是养梅兰芳、齐白石、徐悲鸿、老舍这些文化精英的;上海养张爱玲、养旗袍、养电影和周璇;天津则创造了马三立、骆玉笙这样的文化代表。那么,大同的特色是什么呢?
冯骥才认为,最深刻地进入大同文化集体性格的,离不开北魏的DNA,而且已渗透到大同人的心理和血液中。北魏以来创造了大量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别处无法相比的就是雕塑。他建议,一要建立大同文化遗产数据库;二要将大同的雕塑石刻搜集整理,编辑成系列图典,向世人尤其是年轻人展示;三要将城市改造与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将历史环境、文化遗存重新整理改造,把一个个陈旧的、蒙满历史尘埃的文化遗存,从几乎被遗忘、带有失落色彩的状态中解救出来;不是商业性地乔装打扮,而是真正重现千年的文明之光,使之薪火相传,这是我们神圣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因了这样的责任,冯骥才欣然接受邀请,决定——
亲自出任画册主编
去年, 根据冯骥才先生在同考察期间提出的建议,我市适时启动了编辑《中国古代雕塑之都——大同》画册的工程,市古城保护与修复研究会的专家们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做了大量画册编辑的基础工作。
在4日的座谈中,冯骥才说,大同古代雕塑艺术,无论规模数量,还是艺术特色与大同价值,在全国堪称无与伦比、叹为观止。打造大同古代雕塑艺术之都,对于实现大同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衔接,在更高的历史文化层面上与世界对话,都具有很好的意义。编辑出版这部大型画册,不仅可以集中展示大同雕塑艺术整体风貌,而且对于大同建立这方面的数据库,进一步摸清家底、理清脉络,都很有好处,而且十分必要。同时——
希望名家把关编辑
冯骥才对编辑过程中的几个问题作了明确建议:一是画册体量,与大同古代雕塑艺术品的规模和品质相对称,编辑出版一套多卷为好。二是画册体例,按文化脉络划分5大卷,即云冈石窟卷、华严寺卷、善化寺卷(含观音堂、云岭寺等古代寺庙雕塑)、出土文物卷、建筑与民间卷。三是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担纲各分卷主编。四是各分卷都要组成各自的编辑班底。五是学院方面成立工作组,与大同方面实现对接和及时取得联系。六是要把拍好选好照片当作关键环节抓好。
6日下午,古城保护与修复研究会在市博物馆召开座谈会,与会专家就画册的编辑工作进行讨论。大家表示,打造雕塑之都,实施新云冈计划,就是重铸大同辉煌,复兴大同文化,一定要花大精力,下大力气,把基础研究工作做好。与会专家还建议聘请全国知名的雕塑专家担任分卷主编,为雕塑图像配发评介性文字,以提升画册的文化内涵,达到图文并茂,精美大气,文化品位一流。
( 记者 姚桂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