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水复)1998年邮电分营,在函件、包裹、报纸、集邮等传统业务全面萎缩的情况下,大同市邮政局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开拓新的市场。截至2007年末,全局业务总量已从十年前的5218万元增加到2.79亿元;邮政业务收入则从6858万元增加到1.88亿元。自2005年以来,年均缴纳利税保持在2300万元左右。
    记者日前从市邮政局采访获悉,自1998年邮电分营之后,特别是民营资本的大量介入,全局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传统阵地受到极大冲击。其中,函件、包裹、报纸、集邮业务,分别下降27%、5.4%、23.9%和86.5%。围绕国家和省局提出的“三年扭亏、五年步入良性循环”的奋斗目标,该局紧紧抓住经营、服务、建设三大主题,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加快邮政向企业化、商业化和现代化转变。在巩固传统阵地的基础上,他们先后开发了商业信函、邮政礼仪、邮购广告、音像租赁、物流配送、代办电信、邮政储蓄等新型业务。与此同时,在突出硬件投入的前提下,他们在全国率先开展收投服务体制改革,做到机构到小区、服务到家门,形成了实物网、资金网和信息网三网合一的“邮政综合业务平台”。目前,邮政储蓄业务、特快业务、汇兑业务,已分别增加43.5%、40.1%和11.52%,邮送广告、储蓄异地转账、物流等新拓业务,到2007年已分别达到212万件、223万件和2436吨。
    目前,全局已开通邮路45条,单程总长度达4774公里,建成邮政网点159处、功能局所77处,联网电子化营业网点42处,邮政储蓄网点89处,邮政生产用车达到160余辆,业务覆盖邮务、速递物流、金融及其它共四大类18项。该局先后被国家局、中国质量协会和省委省政府授予“全国邮政服务十佳先进集体”、“全国用户满意单位”和“模范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