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同网通行证 繁体中文】【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平城资讯 | 魅力大同 | 历史文化 | 优惠打折 | 大同风光 | 个人空间 | 家居 | 房产 | 九龙壁·大杂谈 | 教育 | 大同问问
信息 | 租房买房 | 吃遍大同 | 商家黄页 | 大同旅游 | 图说大同 | 股票证券 | 聚会 | 健康 | 寻医问药 | 特产 | 专题 | 平城社区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国内 >>
(2)
2008-11-07 10:23:37  作者:  来源:京华时报  浏览次数:445  文字大小:【】【】【
是再寻常不过之事,但在当时,却遭遇重重阻力。就在各方小心翼翼运作、邓丽君来大陆的条件逐渐成熟之时,香港一家颇有影响力的报纸扔出一篇“重磅炸弹”,“揭露”邓丽君是国民党间谍。

  虽然该消息后来被证明为误传,但邓丽君的大陆之行自然就此搁浅了。

  忆起这一旧事,刘忠德现在仍耿耿于怀。他甚至将邓丽君擦肩大陆,引为自己主政文化部期间的一大憾事。

  1995年5月10日,邓丽君第一次出现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但观众看到的,却是她猝死的噩耗。一直宣称自己是河北人的她,最终未能踏上大陆的土地。

  邓丽君轻轻地唱着,“请不要把我忘记,我永远永远怀念你”,泪流满面。镜头内外,同此凉热,那个温婉的人儿还在那里说:也许有一天我们还会再见面,不是吗?

  光辉岁月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年轻一代在习惯激情、奋进式的成长之后,开始有意无意地寻找另一种青春表达。

  在知名乐评人郝舫看来,“文革”结束后的10多年里,一切看似都在狂飙突进般地向前发展,但其间文化话语权的孱弱,却是不争的事实,而这也正导致了那一代人重构价值观念时,生出种种失落和无助。

  这时候,罗大佑的声音出现了。他的《童年》、《光阴的故事》、《野百合也有春天》等歌曲渐成流行之势。如果说邓丽君的歌像是春雨,那么,罗大佑的音乐该是一坛佳酿,他的歌中蕴涵了成长的渴望与迷茫,以及或多或少的社会价值判断。其中深意,听者久久品味之后,才能得以沉醉。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罗大佑的歌一直处于断断续续的流行状态。许多人,是在一遍一遍反复听过磁带之后,蓦然回首时感同身受,从中端详出了自己的青春印记。这也可以解释,为何时至今日,在现代城市的KTV包间内,罗大佑的歌仍被点唱不衰。

  罗大佑的一位歌迷说,你如果只听罗大佑的一张唱片,你可能会读不出其中的意味,当把他所有的唱片摆在一起,你就能够明白,他是在渐渐地拼图,最后拼出一张中国人的脸。

  2005年,罗大佑的《现象72变》被收录进《大学语文》诗歌篇中。编者给出的收录理由是:“今天的流行歌曲,或许就是明天的诗。以此审视,流行歌曲自有超越通俗文化的意义与价值。”

  同样关乎现实环境,但比罗大佑的歌曲更具叛逆色彩的,是兴起于1990年前后的摇滚乐。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0

顶一下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