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同网通行证 繁体中文】【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平城资讯 | 魅力大同 | 历史文化 | 优惠打折 | 大同风光 | 个人空间 | 家居 | 房产 | 九龙壁·大杂谈 | 教育 | 大同问问
信息 | 租房买房 | 吃遍大同 | 商家黄页 | 大同旅游 | 图说大同 | 股票证券 | 聚会 | 健康 | 寻医问药 | 特产 | 专题 | 平城社区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国内 >>
(1)
2008-11-11 22:59:19  作者: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浏览次数:64  文字大小:【】【】【
追忆异化旋涡中的前中宣部副部长周扬
  1981年11月4日,周扬(左)在福州华侨大厦会见福建省八十多位文学、文艺工作者,谈文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情形。中新社发 黄温侯 摄

  “异化”旋涡中的周扬

    2008年11月,周扬诞辰100周年。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周扬一直是很“左”的,但晚年垂暮之际,他有了独立思考。双重身份——政治家还是文艺家,始终交集于周扬的内心

  本刊记者/陈晓萍

  1975年7月14日,北京万寿路西街7号,中组部招待所。

  一栋不起眼的两层楼二层一个房间,被囚禁了近9年的前中宣部副部长周扬终于与家人团聚。其时,他还是“带罪之身”,不仅没有恢复工作,被强加的所谓罪名也没有了结。

  20世纪20年代,周扬加入中共,成为在上海的中共文化事业的领导人之一。30年代后期到延安,为毛泽东所倚重,1949年后成为中共在文艺界的“巨头”。在他身上,几乎浓缩了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历史。

  在60年的岁月中,尽管周扬兢兢业业地忠于自己的信念和事业,却一直带着枷锁舞蹈。30年代,鲁迅将其列入“四条汉子”之一;50年代,毛泽东批评他“政治上不开展”,“文革”前夕,又说他“与资产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革”落难中,被姚文元目为“反革命两面派”,江青则公开宣称:“我恨死周扬了!”周扬“文革”后复出,以其深邃的对历史的反思,赢得人们的敬重,成为思想解放运动的领军人物。80年代,在因“异化”问题导致的一场论战之后,周扬于1989年7月病逝。

  深陷囹圄

  1975年1月,周恩来因患晚期膀胱癌住院,毛泽东重新起用邓小平主持国务院的工作。这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对绝大多数关押、监护或在原单位专案审查者予以释放。因“周扬一案”而发配到江西的前中宣部副部长林默涵被解除监护,就近分配到江西少丰城县钢铁厂工作。

  林默涵致信毛泽东表示感谢。7月2日,双目几近失明的毛泽东听机要秘书读了此信后,沉默许久,写下这么一段话:

  “周扬一案,似可从宽处理,分配工作,有病的养起来并治病。久关不是办法。请付讨论酌处。”

  于是,除了去世的田汉,“四条汉子”的另3位——周扬、夏衍、阳翰笙先后获得释放。

  30年代,周扬在上海领导中国左翼革命文化运动,身份是中共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党团书记、上海临时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文委”)书记。1934年深秋,周扬与同为“文委”成员的夏衍、田汉、阳翰笙一起去找鲁迅汇报“左联”工作,被鲁迅讥为“四条汉子”。其实,这个名词在当时不过是个中性词语,后来却变了味道,成了周扬政治生命中的一个癌细胞。

  龚育之在《几番风雨忆周扬》里回忆了这个细节。1966年年初,“文革”暴发前夕,龚育之去医院看望因肺癌动手术的周扬,探视者安慰周扬,现在医生对肺癌是有把握的。周扬点点头。隔一会儿,他又低沉地说:“我身上有两个癌症。”他解释说:一个是肺癌,一个是“三十年代”!

  不出周扬所料,一顶“周扬反对鲁迅”的大帽子,在“文革”中几乎置周扬于死地,“周扬一案”也株连了文艺界76人之多。

  其实,要置周扬于死地的是江青。

  从上海到延安,再到北京,随着时空变化,周扬经历了不同的文化环境。新中国成立后,周扬先后担任文化部副部长兼党组书记、中宣部副部长等职。在“文革”前17年,他一直是中国意识形态最主要的领导人,并被称为毛泽东思想的权威解释者和执行者。

  50年代,江青出来工作,担任全国电影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电影处处长等职,自称是毛泽东在文艺界的“流动哨兵”。周扬作为中宣部主管文艺的副部长,是这位当时的“第一夫人”的直接领导。

  一次,周扬去见毛泽东,毛问起江青的工作。周扬很老实地问:江青说的意见,不知哪些是主席的,哪些是她个人的,是主席的指示,我们坚决执行。如果是她个人的意见,大家可以讨论。

  这段往事,许多当事人,包括周扬的秘书露菲、周立波的儿子周健明在回忆周扬的文章里都提到过。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这是江青精心策划的一幕大戏。

  姚文发表之前,毛泽东把周扬找去谈话。毛相信了康生、江青的材料,认为“四条汉子”专横把持文艺界,要公开批判其中的另外3个:夏衍、田汉、阳翰笙。据周扬的老部下、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的张光年回忆,那次,毛对周扬说:“你和这些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下不了手吧?”

  “周扬作为‘文化大革命’的祭旗者是显而易见的。”周扬的研究者、《炎黄春秋》执行主编徐庆全如是分析。

  重新出山

  周扬出狱后的第3天,露菲来到万寿路西街7号看望周扬。

  门半开着,周扬的夫人苏灵扬在屋里大声说到:你不要有顾虑,毛主席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进屋后,露菲才知道,苏灵扬的话是说给外人听的,她怕房内有窃听器。

  露菲见到周扬,忍不住掉泪,3人站在房子中间的灯下说话,以为这样可以离窃听器远些。

  当时的中组部招待所,许多“文革”后期获得“解放”的老干部都住在那儿。

  人们仍心有余悸。于光远去看望住在那里的周扬和宋任穷,正赶上招待所里发生的一个“小故事”:两天前,招待所来了许多警卫人员,搞得住在这里的人们相当紧张,以为又要来抓了,结果是一位在位的国家领导人要到小楼拜会一位老同志。

  1977年,中央决定胡乔木、于光远、邓力群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把这个学部改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据于光远的回忆,这年的11月26日,邓小平把3人找去听汇报。汇报快结束时,胡乔木请示能否调

0

顶一下
[1] [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