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同网通行证 繁体中文】【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平城资讯 | 魅力大同 | 历史文化 | 优惠打折 | 大同风光 | 个人空间 | 家居 | 房产 | 九龙壁·大杂谈 | 教育 | 大同问问
信息 | 租房买房 | 吃遍大同 | 商家黄页 | 大同旅游 | 图说大同 | 股票证券 | 聚会 | 健康 | 寻医问药 | 特产 | 专题 | 平城社区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国内 >>
(1)
2008-11-11 22:59:19  作者:  来源:郑州晚报  浏览次数:949  文字大小:【】【】【
百年德化:曾被遗忘的中国一流商街(图)
德化街夜景

  自1905年开街至今,位于郑州市中心的德化街走过了100多个春秋。100多年间它从不似其他商业街道如流星划过般成过眼云烟,而是始终注目着郑州商业的繁荣兴衰。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的洗礼,如今,这条百年老街与时俱进地展示着华美风姿,时刻向市民传递着这样一个信号:“鼻祖”并不显老态,它更显风姿绰约。

  晚报记者 程国平/文 张翼飞/图

  占尽地利 德化街成郑州最早商埠

  人们常说成事须靠天时,地利,人和,而最初的德化街占尽了地利之便。1901年,京汉铁路建成通车,随后汴洛铁路通车,两条铁路大动脉在郑州成十字交叉。隆隆的火车带来了数不清的南来北往客,他们下车驻留,观望,有着3600年历史的郑州兼容并包,以其豪放、大度接纳所有想在这里讨生活的人。

  商业逐渐在两条铁路线交叉处周边兴起。时任河南巡抚的陈夔龙奏请清政府批准,将郑州辟为商埠。开埠后,周边紧临火车站的不毛之地,竟一下子身价百倍,成为商家云集之地。

  很幸运,德化街、大同路都位于铁路线十字交叉的旁边,占尽地利,从而成为郑州最早的商埠。1905年时的德化街还不叫德化街,而是以苑陵街为界,以南称天中里,以北称惠人街。因为“惠”与“毁”谐音,受到商人忌讳,1916年,清末举人刘帮骥与街上众商家商议,决定将天中里和惠人街合并,定名德化街。德化一词即“立德立商,感化世人”之意,用现在的语言来表述就是“诚信”。

  吃喝玩乐 老郑州人都来德化一条街

  上世纪70年代末。 “虽然历经公私合营等种种变迁,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德化街商业依然风光无限,郑州市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多出自这条街。”德化街管委会退休干部赵德祥说。

  吃,有老蔡记蒸饺、馄饨,皮薄馅多,余香长久,曾受到毛主席的赞赏,朱德、陈毅到郑州都亲临该店品尝。还有各种各样的甜点店和小吃店。

  穿,有三义长绸布庄的布、绸、绢等各种布料,100多个花色品种;还有“三友牌”布鞋,别小看这个小小的店铺,它生产的布鞋是郑州老居民的骄傲,不仅穿着舒服,而且美观大方,更显身份呢,市委大院里的领导、侨居国外的华侨,包括一些社会名流,都以穿“三友”鞋为荣。而这里出产的鞋子也不负众望,曾经在首届中国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银鞋”奖。

  用,就更多了,眼睛近视或者老花了,可到当时全国营业面积最大的郑州市钟表眼镜专业店去,这里是一栋5层大楼,由很多家眼镜店构成。如果想买块表带带,那也只能来这栋5层大楼,因为全郑州只有这一家店有手表。当时,这里是全省的钟表、眼镜批发中心,安徽、山东、陕西的生意人都是来此处批发。这里还有郑州第一家曲光验光眼镜行——精华眼镜行,这也是眼镜行业里唯一的一个老字号。此外,市民生活的必需品也要来这条街上买。“就是一包盐也得拿着粮票到德化街上买。”一位老市民说。

  陷于沉寂 “二七商业圈”北移曾使老街被淡忘

  上世纪80年代末,郑州市政府开始了旧城改造,在德化街北口,建起了一座5层楼的大商场,取名亚细亚,寓意初升的太阳。而那个时候的德化街,像一个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老人,眼看着年轻的小字辈们翻江倒海,眼看着六大商场每天人如潮涌,自己却步履蹒跚,市场交易额急剧萎缩,市场影响力日益降低,德化街辉煌的历史渐渐被淡忘。

  当商战的硝烟退去,郑州“二七商业圈”短暂平静一段时间后,二七塔北边又崛起了现代化的商场金博大城、正弘购物广场,再加上原有的百货大楼、华联商厦等商场,整个“二七商业圈”北移,这使得位于二七塔以南的百年商街陷于沉寂。

  难道一条百年商街就这样沉寂下去吗?它还有机会重现当年的繁盛吗?

  当新世纪的钟声敲响,这条曾经给郑州人带来无限光荣的世纪老街终于再次吸引了人们的目光。2000年,郑州市政府投资1.76亿元人民币改造德化街,定位是商业步行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