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大同网通行证 | 【繁体中文】【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
首页 |
平城资讯 |
魅力大同 |
历史文化 |
优惠打折 |
大同风光 |
个人空间 |
家居 |
房产 |
九龙壁·大杂谈 |
教育
| 大同问问 信息 | 租房买房 | 吃遍大同 | 商家黄页 | 大同旅游 | 图说大同 | 股票证券 | 聚会 | 健康 | 寻医问药 | 特产 | 专题 | 平城社区 |
作者:赵勇
英国最大的工会组织联合工会领导人托尼·伍德利说,从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上牟取暴利是不道德的。伍德利的一番话针对的是大发垄断财的石油巨头,现在,我们即将面对的"不道德暴利",却很有可能出现在更必需的供水上面。
11月3日《济南日报》报道,水价或许将很快上调,这是国家发改委、水利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分别发出的信号。比水价可能很快要上调更让人愤懑的是,此番水价上调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外资高溢价收购国内供水企业。换句话说,外资的巨额投入要产出,就只能打水价上涨的主意了。
近年来,一些国际水务巨头也开始在中国攻城略地。他们之所以高溢价收购国内供水企业,无非是看中了国内水价上调的巨大空间。现在,三部委暗示水价很快将上调,岂非是对外资最好的"回报"?
中国的水价的确不高,但这并不代表水就应该是一种完全市场化的商品,可以随行就市地涨价。事实上,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民生必需品,水,从来都是以公共产品的身份出现的。如果水都成了一种纯粹的商品,供水成为一门可以牟取暴利的生意,那将是民生的悲哀,也必然是政府的失职。
在"彻底市场化"的错误观念指引下,我们已经走了不少弯路,比如说公交事业、医疗和教育乃至住房的市场化。市场化的确是个好东西,但在公共事业领域,市场化却应该是被天然排斥的,提供廉价的公共产品,从来都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解决市场无法解决的问题,保障民生恰恰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实际上,在西方发达国家,供水供电、住房教育等领域,也从来都是不允许"彻底市场化"的,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依然是普通百姓的最优选择。
公共事业的市场化曾经让我们吃足了苦头——房价暴涨、学费飙升、看病贵看病难……现在,吃过了苦头的我们,正在反思公共事业的"伪市场化",住房市场由商品型向保障型转变、新医改方案开宗明义确定了医疗事业以公益为主、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收回公交经营权,改为政府补贴型的廉价公交……但现在,却又冒出了一个"供水市场化",想要把公共事业再度拖入"伪市场化"的泥沼,这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应该被立即叫停和追究责任的。
作者系资深评论员着
0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