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同网通行证 繁体中文】【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平城资讯 | 魅力大同 | 历史文化 | 优惠打折 | 大同风光 | 个人空间 | 家居 | 房产 | 九龙壁·大杂谈 | 教育 | 大同问问
信息 | 租房买房 | 吃遍大同 | 商家黄页 | 大同旅游 | 图说大同 | 股票证券 | 聚会 | 健康 | 寻医问药 | 特产 | 专题 | 平城社区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国内 >>
2008-11-07 10:23:37  作者: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次数:305  文字大小:【】【】【

  中新社上海十一月六电(记者 陈静)记者今日从上海中医药大学了解到,世界首台“中医四诊合参诊断系统”已在沪研制成功,以后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都可以由机器准确完成。目前,样机正在进行试诊,明年将进入临床验证阶段。该诊断系统目前首次在二00八工博会上亮相。

  有业内人士指出,该诊断系统的面世标志着中医“望闻问切”数字化、标准化时代即将到来。据介绍,“四诊合参”是指将问诊、面色诊、舌诊和脉诊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得到辩证结果。从外表看,这套诊断系统包括一台电脑、脉象采集器和图像采集设备。采集脉象时,医师会将两个压力传感器套在患者的双腕上,整个脉象采集时间约为一分钟。之后,电脑会根据患者的脉象情况给出确定诊断。随后,图像采集设备将对患者的脸色、舌相进行采集,并给出详细数据和结论供医师参考。

  据称,此前,该校研制的中医舌、脉象数字化分析系统已较为成熟,在两项诊断上的准确率已经达到八成左右。此番新研制成功的“四诊合参诊断系统”在脉诊和舌诊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对患者面色的诊断和详细的问卷调查。有专业人士表示,研制四诊合参诊断系统,并不是为了完全替代中医师的人工把脉,更多是起辅助诊断的作用,以避免医师诊断的主观偏差。该设备亦对供西医师配药提供参考。

  据了解,试诊阶段主要对系统进行调试,多名中医专家将一起把脉,以判断机器诊断结果的正确率,并进行相应调试。(完)

0

顶一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