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大同网通行证 | 【繁体中文】【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
首页 |
平城资讯 |
魅力大同 |
历史文化 |
优惠打折 |
大同风光 |
个人空间 |
家居 |
房产 |
九龙壁·大杂谈 |
教育
| 大同问问 信息 | 租房买房 | 吃遍大同 | 商家黄页 | 大同旅游 | 图说大同 | 股票证券 | 聚会 | 健康 | 寻医问药 | 特产 | 专题 | 平城社区 |
 
全国人民静立默哀
为普通百姓设立全国哀悼日在中国极为罕见,外国媒体对此进行了广泛报道,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称,无论从内政外交上来说,这都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决定。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丁立建议,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国家自然灾害日。
国外各大媒体都刊发了哀悼日的报道。美联社的报道题为《中国宣布为地震遇难者哀悼三天》,路透社的报道题为《为3.25万地震死难者哀悼三天》,法新社的报道包括《地震死亡人数上升,中国宣布哀悼》和《奥运火炬为地震哀悼暂停三天》等。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回忆说,毛主席和周总理在1976年逝世时,曾经设定过全国哀悼日;另外1999年南联盟使馆被炸,三名驻外人员遇难后,使馆和政府单位也降过半旗,不过这次是为普通百姓设立全国哀悼日。
金灿荣说,为了巨大生命损失而设立哀悼日,对外来说,这是符合国际惯例的做法,表明中国变得越来越正常,更容易被世界接受。对内而言,表明政府更关注民生,体现了“你痛就是我痛”,即老百姓的痛苦也是政府的痛苦,可以凝聚人心,建立了一种中国国民的认同。无论对内对外,为地震遇难者设立全国哀悼日,都是值得肯定的。火炬传递停三天,这也值得肯定。奥运虽然是大事,是人心所向,但在生命损失的惨剧前,奥运应该让路。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丁立认为,在现代政治中,设立全国哀悼日体现了政府的公共领导能力,显然,中国政府也开始用这种方法引领人民,有利于提高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可信度。沈丁立建议,应该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国家自然灾害日,每年的这一天进行悼念,并进行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的演习,提高人们的忧患意识,并对在灾害中逝世的人表示悼念。沈丁立欢迎暂停奥运火炬传递的决定,因为“与奥运火炬相比,人们显然更重视生命”。(环球时报记者 李宏伟)
0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