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史涌涛) 大同,作为中国历史上地位非常重要的古都,应以怎样的历史坐标来考量其独特的历史意义与历史价值?这一命题近年来日益引起国内考古学界的关注,而长期以来,我市的学者在这一课题研究上也取得了不俗成果。昨日,来同进行考古研究与调查的著名考古学家刘庆柱、李毓芳,与我市学者就这一命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会长安大钧等参加座谈研讨。
刘庆柱系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并任中国考古学会秘书长、中国古都学会顾问等职;李毓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两位学者在同的5天时间里,先后深入云冈石窟、悬空寺、古城墙、方山永固陵、北魏明堂遗址等地进行考古调查,对大同的深厚历史文化大加称赞,对大同作为古都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重要地位给予了很高定位。
研讨会上,我市学者殷宪、曹杰、郭生彩等,详尽阐述了各自在北魏平城史研究方面的成果与心得。安大钧则综合我市及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北魏平城在促进中华民族大融合、在确立中国古都规划与建设格局,以及在中国宗教发展史、中国美术发展史、中国军事史等方面的重要历史意义,进行了高度概括。刘庆柱、李毓芳表示,中国都城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是考古学的龙头,北魏平城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特殊贡献,在很多方面都起到了开创性、转折性和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世盛世的形成,为中华民族的形成,都发挥了不是一般意义的作用。
据了解,今年8月,中国古都学会年会将在大同召开,将对古都大同的历史地位进行更深入广泛的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