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不投降,一直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朔县城终于被攻破,张英父子阵亡,朔县人民遭到血洗。
正在清军残酷镇压雁北各地起义军的时候,农历五月,姜建勋带领的起义军与清军大战于太原,使清兵受到重大伤亡。随后,南下的起义军又接连攻破了辽州(今左权县)、沁州(今沁县)以有潞安府(今长治市)、泽州府(今晋城县)。其后,起义军在汾州被清兵袭击,寡不敌众,伤亡很重,姜建勋不幸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接着,到农历八月,晋中、晋南、晋东南等地的起义军也很快被清政府镇压下去了。
当时,大同已变成一座孤城。由于长期被围困,又得不到援助,城内粮食缺乏,许多人绝炊断粮,“饥死殆尽”(《清史稿》)。起义军兵力也不断伤亡,削弱了战斗力。正在这时,姜总兵部下将领杨震威等无耻地背叛了起义军,他们趁姜总兵毫无准备之时,杀死了姜总兵及其兄姜琳、弟姜光,然后,打开城门投降了清朝。清军乘势入城,对起义军进行残酷报复。多尔衮亲自下令,将大同城内军民全部杀死,以除后患。一时间,尸体狼藉,血流成河,使大同变成一座死城。为了防止人民的反抗斗争,清军又把城墙拆除五尺,毁坏一切防御工事。
以后过了三年,清政府把府治从阳高迁回大同时,城内仍然人烟稀少,荒废不堪,杂草丛生,野兽出没,清政府只好从各地往大同迁移人口。
姜(王襄)领导的抗清斗争虽然失败了,但这次抗清斗争前后持续时间长达九个月之久。声势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在全国少有。姜(王襄)领导的这次起义,以复明抗清为旗号,联合了一大批明朝旧官吏、旧军队,从而壮大了队伍,使起义军迅速发展。但这又是起义失败的一个原因,最终被叛徒出卖,导致起义的最后失败。另外,这次起义虽然遍及全省,但力量分散,缺乏互相配合和支援,以致被清军各个击破,这也是起义军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