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同网通行证 繁体中文】【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平城资讯 | 魅力大同 | 历史文化 | 优惠打折 | 大同风光 | 个人空间 | 家居 | 房产 | 九龙壁·大杂谈 | 教育 | 大同问问
信息 | 租房买房 | 吃遍大同 | 商家黄页 | 大同旅游 | 图说大同 | 股票证券 | 聚会 | 健康 | 寻医问药 | 特产 | 专题 | 平城社区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国内 >>
2010-02-02 07:55:19  作者: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浏览次数:21  文字大小:【】【】【
  •   近年来,甘南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雪线上升,草地大面积退化与沙化,湿地正在干涸萎缩。

几位牧民正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尕海湖边休息(2007年7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锰 摄

几位牧民正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尕海湖边休息 (2007年7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锰 摄

牛羊正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草原湿地吃草(2007年7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锰 摄

牛羊正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草原湿地吃草(2007年7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锰 摄

2月2日,世界湿地日。

以玛曲湿地为核心的甘南草原湿地素有黄河“蓄水池”之称,也是世界濒危野生动物黑颈鹤、白尾海雕等的主要栖息地,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关键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气候影响的敏感区。

近年来,甘南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雪线上升,草地大面积退化与沙化,湿地正在干涸萎缩。

“黄河之肾”告急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包锐 ★李开南/甘肃报道

黄河自青海省久治县门堂乡进入甘肃省甘南州玛曲县境内,形成了天下著名的“黄河首曲”。

据测算,黄河流入玛曲县时平均年径流量为137亿立方米,只占黄河总水量的20%,而流经玛曲境内再返入青海省河南县时,平均年径流量增加到164.1亿立方米,占黄河总水量的65%左右。

因此,玛曲县所在的甘南湿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美称,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该湿地资源有沼泽、湖泊、泥炭、河流等类型,主要分布在玛曲、碌曲县境内,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蓄水池”,又被称为“黄河之肾”。

湿地萎缩,或将成为第四大沙尘源

近年来,甘南湿地一度被蚕食萎缩,湿地面积锐减,导致水源涵养能力降低,天然草原退化,土地沙化严重。

据水文资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甘南段补水黄河能力已下降了15%。目前,玛曲境内28条黄河支流已有11条干涸,还有不少成为季节性河流,数千眼泉水干涸,数百个湖泊水位明显下降。

20世纪80年代初,甘南湿地面积为640.5万亩,现在仅剩约207万亩。原有的大部分水草滩已变成植被稀疏且草质很差的半干滩,有不少地方甚至变成了“黑土滩”。甘南州干旱缺水草场已扩大到670万亩,占全州天然草场面积的17.4%。

而甘南湿地的核心——玛曲湿地已由原有的99万亩锐减到不足30万亩。境内的尕海湖曾4次干涸见底,为当地历史记载所罕见。

2009年夏,《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前往玛曲河曲马场采访的途中看到:远处的草坡上牦牛和羊群密密麻麻地啃食牧草,旁边则是一片已经沙化了的草地,格外刺眼。

草场的主人昂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那块沙化的草地最初也就一块帐篷大小,不过几年时间,已经扩大到几十个帐篷的大小。昂杰指着地上不到一寸长的牧草说:“往年这个时候,正值雨季,草已经长到两根指头那么高了。今年到现在一直干旱,草就长不高。”

玛曲县城以南,黄河桥头西侧的一处沙丘上,地方草原站的宗文杰站长指着脚下的沙化带说:“黄河沿岸已出现长达220公里的沙丘带,沙丘最高可达15米。”

更令人担心的是,在这片美丽的大河源头,沙化面积正在以平均每年299公顷的速度递增!

草场在不断的退化、沙化中,黄河首曲的生态也在急剧恶化。最为明显的案例就是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许多珍稀野生动物濒临灭绝。

在玛曲县,曼日玛、欧拉两个乡的可利用草场面积逐年减少,县城通往欧拉乡的道路由于沙化面临改道。沙化区的2500多名牧民,16.8万只牲畜,已完全退出沙区。

宗文杰说:“每逢冬季多风季节,草原上黄河沿岸遍地沙丘滚滚,沙土被卷高达百米,扬沙波及数十公里。”

玛曲县畜牧局副局长杨林平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县90%的草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根据甘肃省林勘院荒漠化监测中心的监测,从1994年到2004年的10年间,甘南草原平均沙化增长速度达到3.9%,是甘肃全省沙化增长速度的10.2倍。

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杜国祯教授一直在关注这一严峻的形势。他说:“按照近20年的退化速度,不用10年,甘南州草地乃至青藏高原东部将成为中国第四大沙尘源。”

杜国祯称甘南湿地为“保护黄河中下游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他说,如果这个“屏障”被破坏了,刘家峡水库每十年就得清淤一次,否则,整个兰州将变成“海滩”。

玛曲县县长张志红则表示,随着草原的水源涵养功能和对黄河水量的补充作用不断削弱,势必给沿黄河各省区的工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0

顶一下
相关阅读